|
|
發布時間:2021.01.18 新聞來源: 浏覽次數: | |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是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前,要深刻认识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创新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一、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判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決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在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必須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決不能把國有企業搞小了、搞垮了、搞沒了。
二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我國國企改革是有立場、有方向、有原則的,必須根植于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時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要將兩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實踐中。
三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标准。強調推進國企改革要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爲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強調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通過改革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爲獨立的市場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充滿活力、發展壯大,是檢驗改革成效的根本標尺。
四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前提。強調國有企業改革要先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強調要按照以管資本爲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國有資産屬于全民所有,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是國企改革的根本前提。
五是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政治保证。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強調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我國國有企業不同于其他所有制企業,也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國有企業,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屬性,“特”就特在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资国企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主动服务国家防疫大局,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图为2020年1月26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的中建三局施工人员挑灯夜战,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国务院国资委供图 邓红武/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国企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蹄疾步稳深化国企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推动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形成了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爲統領、以35個配套文件爲支撐的“1+N”政策體系。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領域最系統、最全面、最有針對性的政策體系,有力保證了國企改革有方向、有目標、有遵循。 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国有企业的活力动力显著增强。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實現了曆史性突破。董事會建設邁出重要步伐,82家中央企業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建立健全,積極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紮實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統籌運用多種方式強化中長期激勵。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積極穩妥,形成層級較爲齊全、覆蓋各環節的混改配套政策。加快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進一步突出管資本重點職能,構建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監督工作閉環,國資監管體系更加完善。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显著增强。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紮實推進,2012年以來完成22組、41家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有序推進鐵塔、航材、煤炭、海工裝備等領域專業化整合。瘦身健體成效明顯,中央企業2041戶“僵屍”特困企業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務,安置富余人員約80萬人;煤鋼去産能任務全面完成,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産能1.14億噸、鋼鐵過剩産能1644萬噸;全面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超過1.5萬戶,減少比例達28.4%,管理層級全部壓縮至5級以內。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取得標志性成果。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显著增强。國資國企系統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以前所未有的鮮明態度和戰略定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意志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前所未有的自覺和力度抓黨建、強黨建,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狀況明顯改觀,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得到實質性加強。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截至2019年底,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産總額201.3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129.9萬億元,年均增長16%;2019年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1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21.1萬億元,年均增長6.5%;實現利潤總額3.6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2萬億元,年均增長8.8%。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資國企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在紮實做好境內外員工防疫工作的同時,主動服務國家防疫大局,傾盡全力參與醫療救治,分秒必爭搶建專門醫院,不計代價轉産擴産防疫物資,不講條件執行包機任務,全力以赴攻關疫苗研發,千方百計保障民生供應,有力有序推進複工複産,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二、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化解外部风险挑战、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都对国有企业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新要求,勇担新使命,紧抓时间窗口,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积极主动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紧紧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还不够优的问题。近年來,國有企業雖然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已經形成世界級規模的大企業大集團,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仍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較爲突出。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必須扭住新發展理念不放松,堅持以改革激發活力動力,全力破除影響和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國有經濟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 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国家所需的产业布局还不够合理的问题。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持續調整優化國有資本的産業布局、空間布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提高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必須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發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把握國際規則、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積極鍛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努力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認真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湧現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圖爲2018年11月6日,在珠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展出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模型。國務院國資委供圖代振瑩/攝
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國有企業體制機制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還不夠成熟定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待進一步健全,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仍有較大差距,以管資本爲主加強國資監管的途徑和方式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拓展。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必須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大力實施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改革舉措,在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新局面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發揮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充分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重要作用,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建強。充分發揮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積極作用,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夯實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基礎,大力推進國有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提高制度執行力,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 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堅持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加快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抓好無效資産、低效資産處置。緊緊圍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出資企業和商業一類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商業二類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規範有序推進具備條件的公益類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強對混改全過程的監督,切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釋放發展活力,創造更大經濟價值。積極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動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全面實行經理層任期管理,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推動員工能進能出。健全業績決定薪酬分配的機制,推動收入能增能減,推動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關鍵苦髒險累崗位傾斜。支持更多國有企業運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政策,充分激發骨幹員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重點管好資本布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優化管資本的方式手段,全面實行權責清單管理,深入開展分類授權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全國國資國企實時在線監管系統。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改進考核評價體系,深化差異化分類考核。健全協同高效的監督機制,推進出資人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等統籌銜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全面建立覆蓋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及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穩步推進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完成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工作。 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社會組織可以替代、企業在法律範圍內能夠自主決定的事項,政府部門不再審批。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深化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在電網、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分類核算和分類考核,對商業類企業中的公益類業務,按照不同類別業務分類核算相應的收入和成本。規範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補貼體系。 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納入示範工程的企業要自加壓力、主動作爲,率先實現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明確的各項任務。積極開展“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動態調整充實“雙百企業”名單,保持“一池活水”,推動更多企業制定實施個性化、差異化綜合改革方案。在深入推進上海、深圳、沈陽三地綜合改革試驗的基礎上,配合實施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將青島、西安、武漢、杭州等地納入綜合改革試驗範圍。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加大力度推進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若幹措施落實落地。深化世界一流企業創建示範工程。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始終把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建立完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第一議題制度,健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緊緊抓住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著力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産經營深度融合,積極推動黨建責任制和生産經營責任制有效聯動。積極培育高素質專業化的企業家隊伍,堅持“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爲、清正廉潔”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標准,建立完善區別于黨政領導幹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柬撋長規律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堅持公私分明、功過厘清,制定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完善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度,持續加大國有企業反腐敗力度,加快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來源:《求是》2021/02作者:郝鵬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制作:曾嘉雯 |
|
本文共分 1 頁 | |